信報627 刊於周六,本人專欄。
福
源自《書經·洪範》:「一曰壽、二曰富、三曰康寧、四曰攸好德、五曰考終命。
第四項:「攸好德」解:好行善;至於第五項:「考終樂命」便是:最後,死的時候安安樂樂, 不致捱痛苦。(粵人說, 顧住收尾兩年。即要修到好死!
後來加入「祿」, 即有官做,且可步步高升。現在人在家中,仍然擺設「福祿寿」三星,寓意吉祥。(是為六福) 。
但是人類總是善忘, 最重要的第五項、第六項的「福」很容易忘記。種福,要好德, 做善事、做好事, 在別人需要幫助時,伸出援手, 這是很難之事呀。人類只想及自己為利益, 先顧全自己的利益, 才去行善, 如果拋棄自己利益, 便會停止一切助人之舉了。
至於「考終命」更少小知道。 大家不顧「最後的日子」, 只看目前, 只看目前的快樂、快感, 他朝有何報應, 有何結果…完全不理了。亦無理由相:信關系果。因為不及時享受, 蘇州過後, 無船搭也。這不是淺見之問題。現世之的 享福目的便是「目前」, 是人人的心態。因為最重要是掙到錢,金錢掛帥, 有了金錢,最警要是享受, 物質上的享受, 使到官感得到享受。有人說, 這是末世情懷, 但我覺得此乃社會轉化後的常態, 任何社會都如此。
然而, 這是「福」嗎?絕對不是。古人(約在三千年前), 中國人為智慧,告訴了後人要留意「積福」, 福報不是無條件給與的, 是 有因果的。可能是祖先積下來, 兒孫享用, 但是孩子作惡, 亦可以失去福蔭的。第四項:「攸好德」固然重要; 第五項:「考終命」亦是福。安安祥祥死去, 油盡燈枯, 電池用盡, 不用痛言便是死去, 此乃好死, 人難得好死, 真是福氣也。記緊:須積福, 須好死。